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39.7°C!淄博这里全省最高温!还要热多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09:39:00    

山东省气象台自7月2日16时

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至今已连续发布8天

在此期间

山东多地气温持续攀升

开启 “炙烤模式”


10日,济南、泰安、德州、聊城和烟台局部出现雷阵雨天气;全省内陆大部地区出现35°C以上、部分地区37~39°C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出现在淄博傅家,为39.7°C。


山东省气象台

7月11日06时00分继续发布

高温橙色预警


预计11—12日最高气温:鲁西北和鲁中地区37~39°C,局部40°C以上,南部沿海地区28~31°C,其他地区33~36°C;13日最高气温:菏泽、济宁、鲁西北、鲁中和半岛内陆地区37~39°C,局部40°C以上,南部沿海地区28~31°C,其他地区33~36°C。


未来一周我省内陆地区高温天气持续


山东短期天气预报

↓↓↓

11日白天到夜间,枣庄、临沂、日照、潍坊和半岛地区天气晴有时阴局部有雷雨或阵雨,其他地区天气晴间多云。鲁南地区偏东风3~4级,其他地区南风短时北风3级左右,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7~8级。夜间最低气温:鲁中山区和半岛地区23°C左右,鲁西北地区28°C左右,其他地区25°C左右。最高气温:鲁西北和鲁中地区37~39°C,局部40°C以上,南部沿海地区28~31°C,其他地区33~36°C。


12日白天到夜间,枣庄、临沂和日照天气晴有时阴局部有雷雨或阵雨,其他地区天气晴间多云。鲁南地区偏东风转偏西风3级左右,其他地区南风短时北风3级左右,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7~8级。夜间最低气温:鲁西北地区29°C左右,南部沿海地区23°C左右,其他地区25°C左右。最高气温:鲁西北和鲁中地区37~39°C,局部40°C以上,南部沿海地区28~31°C,其他地区33~36°C。


13日白天到夜间,临沂、日照、鲁西北、鲁中和半岛地区天气多云间阴有分散性雷雨或阵雨,其他地区天气多云。半岛地区南风转北风3~4级,其他地区偏西风转偏东风3级左右,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8~9级。夜间最低气温:聊城、德州、菏泽和济宁29°C左右,半岛内陆地区24°C左右,其他地区26°C左右。最高气温:菏泽、济宁、鲁西北、鲁中和半岛内陆地区37~39°C,局部40°C以上,南部沿海地区28~31°C,其他地区33~36°C。


淄博市气象台

7月10日16时10分继续发布

高温橙色预警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11—12日我市高温闷热天气仍将持续,白天相对湿度达60%左右,中北部地区日最高气温37~39℃,南部山区日最高气温34~36℃。另外,13—14日我市仍将出现高温天气。此次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体感温度高,有一定的极端性,对人体健康、城市运行、户外作业和城乡用电等有不利影响,请加强防范。



高温天气来袭
防暑降温关乎生命安全

关于中暑

这份知识贴请一定了解

千万别小看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高湿度、不透风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过高,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导致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衰竭,甚至死亡。

老年人、孕产妇、孩子、患有慢性病或过分疲劳的人,更容易发生。

中暑有哪些典型症状?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尚低于 38℃,则属于先兆中暑阶段。


轻度中暑

先兆中暑未能及时干预则会进展为轻度中暑阶段。此阶段体温会升高超过 38℃,皮肤感到灼热,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如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

重度中暑

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重症中暑按表现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

热痉挛:多见于青壮年,常发生于高温环境下强体力作业或运动时。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处理不及时可进展为热射病。出汗后水和盐分大量丢失,补盐不足造成低钠,表现为躯干和四肢肌肉间歇性痉挛,尤以腓肠肌痉挛为特征,也可出现肠痉挛性剧痛,一般持续 3 分钟可缓解。

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可发展为热射病。症状包括高热、失水过多导致血容量不足。表现为头晕、眩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呼吸增快、脉搏细数、心律失常、晕厥、肌痉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在高温、高湿或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中作业或运动数小时(劳力性);或老年、体弱、有慢性疾病患者在高温和通风不良环境中维持数日(非劳力性),就会出现机体热应激机制失代偿,使中心体温骤升,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出现热射病。

热射病还会出现高热、无汗、呼叫不应,体温高达 40~42℃ 甚至更高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昏迷、抽搐、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等表现,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一旦中暑,如何急救?

先兆和轻症中暑

一经发现,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环境,去除衣物,口服淡盐水或含盐电解质饮料,用湿毛巾擦拭全身降温后即可恢复。对于不能配合饮水、意识不佳者送医,可入院静脉补液。


热痉挛

按照以上的先兆和轻度中暑救治方法初步处理后及时送医,补充足量糖盐水,缓慢拉伸、按摩揉捏痉挛肌肉,起到放松肌肉作用,并可应用解痉止痛药物。

热衰竭

使中暑者平卧,抬高下肢,并按照以上的先兆和轻度中暑救治方法初步处理后及时送医。及时快速降温、补糖盐水,恢复血容量,谨防低血压,保证重要脏器血供。


热射病

现场急救处理后及时送医,给予吸氧、降温。降温速度与预后密切相关。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应在1小时内降至39℃以下。可采用冰帽、冰毯,冰袋放置大动脉处(颈动脉、腋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等)帮助降温。


来源:山东气象、淄博气象、人民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