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大风财经 | 收益率走低 竞争力下降“增金宝”4月14日起关停银行宝宝类理财大势已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9:26:00    

近期,银行宝宝类理财产品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4月1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宣布自4月14日起,正式终止提供“增金宝”服务。此消息一出,迅速在投资者群体中引发热议,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银行宝宝类理财产品可能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增金宝”将退场
  今年行业内首例

   浙商银行近期在其官方网站公告称,出于业务调整的需要,自2025年4月14日起,该行将终止“增金宝”服务。按照安排,服务终止后,浙商银行会将客户“增金宝”账户里的全部余额,包括本金和利息,全额支取到客户的签约账户当中,后续也不会再对客户“增金宝”签约账户的活期存款余额,进行自动转存操作。
   据了解,该款“增金宝”已经不接受新客户签约,老客户一旦解约,同样无法再次签约。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是一款余额理财产品,截至目前,已经运营了整整10年。在消费或取现的时候,客户无需进行赎回操作,直接通过签约商卡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事实上,近年来已有多家银行陆续停止宝宝类现金管理理财产品服务,浙商银行“增金宝”的退场,是今年业内的首例。早在2024年7月,民生银行发布公告,自当年7月26日起,全面停止“薪盈宝”服务,与之相关的快速赎回、自动赎回等功能,也同步停止。


  
曾经火爆一时的产品
  近年持续降温

   银行宝宝类产品退市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数据显示,进入2023年,银行宝宝类理财规模大幅缩水,产品数量相比上一年减少了近30%,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该类产品在市场上的遇冷程度。
   据西安某国有行理财主管介绍,银行宝宝理财是一种非保本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或者银行柜台等渠道进行购买。这类产品投资门槛特别低,通常100元甚至更低就能起投,极大降低了普通老百姓参与理财的门槛。与活期存款相比,它的收益更高,并且兼具灵活性和流动性,投资者能够随时取出资金,满足日常资金使用需求。和信托理财等高风险投资产品相比,宝宝类产品的风险相对较小。凭借这些优势,银行宝宝类理财产品在市场上一度十分火爆,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业内人士表示,这类产品的底层资产主要是货币基金,受市场大环境影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持续下滑,直接导致宝宝类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理财市场上的产品日益丰富,便捷且收益更高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开始兴起,逐渐取代宝宝类产品,成为投资者的新宠。以往宝宝类产品凭借安全性和灵活性,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但如今,固收类产品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收益率更具优势,使得宝宝类产品的竞争力不断下降。


  
产品接连退场
  未来走向何方

   业内人士分析,银行宝宝类产品接连退场,一方面是银行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这类产品需要银行垫付资金,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垫付资金所产生的成本不断上升,严重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如果这类产品无法为银行带来中间收入,银行必然会考虑停止相关业务,以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促使银行做出调整。投资者对理财收益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却持续走低,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导致市场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减少。
   上述人士还表示,从资金流向来看,随着银行宝宝类理财规模的下降,投资者开始将资金转向其他理财产品。今年1月,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减少了近2000亿元,而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规模却小幅增加了500亿元。其中,增量主要来自纯固收类理财产品和“固收+”类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收益率更高,“固收+”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超过3%,并且风险等级基本处于中低水平,很好地满足了投资者对收益和风险的双重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理财公司会将重点放在“固收+”类理财产品上,积极探索能够获取更高收益率的投资渠道。与此同时,监管政策也在持续完善,这将引导金融市场朝着更加规范、多元的方向发展。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进行理财时,需要更加谨慎,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合理调整投资策略,在追求收益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滨 D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