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青岛市即墨区:人居环境整治,转出洁净美家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10:44:00    

7月22日一大早,在即墨区龙山街道石源村的街巷里,被村民誉为“小车书记”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和顺,骑着他那辆电动车在村里转悠,偶尔遇到谁家房前屋后有临时放置的杂物,随手掏出手机拍照上传到区环卫一体化“大指挥官”APP平台,短短几分钟,担负当天村值班的党员和保洁员就赶到现场及时清理,并为住户送上了“村容保洁提示卡”。现在虽然住户的乱堆乱放现象越来越少了,但每天早晨骑电动车“巡村”已成了王和顺的习惯,他坦言每天看看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心里亮堂。

即墨区龙泉街道汪河水北村环境优美的村容村貌。

近年来,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先手棋、必答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整治路径,让农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网格打通“神经末梢”

面对人居环境整治点多面广的挑战,即墨区牢牢把握基层党组织这个“主心骨”,建立街道领导班子包社区、村干部包街巷的“层级责任制”,把党建工作与环境整治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在鳌山卫街道七沟村,创新建立“1个新村党委—9个自然村党支部—30个网格党小组—46个党员中心户”穿透式组织链,将1839户村民全部纳入治理网格。“现在房前屋后垃圾刚冒头,当天就有党员上门协调清理。”村民王大爷说。

段泊岚镇把精细化治理推向纵深。全镇70个村配备70名网格长、232名街长、474名巷长,依托“巡查—上报—处置—反馈”数字闭环,今年高效解决乱堆乱放等问题224件。“手机拍照上传,两小时就有保洁员到位。”东瓦戈庄村网格员展示着“大指挥官”APP上的整改记录。而在石源村、稻香村,村党支部书记则用“小车书记”的方式走在治理最前线。王和顺、姜显臣每天骑着小车在村里转来转去,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用自己的腿脚和担当,把一件件小事干成了百姓心里的大事。

人人都是“主力军”

如何激活基层党员“微细胞”?即墨的创新答卷令人瞩目。南营子村设立“渔具规范岗”“环境监督岗”等8类岗位,30余名无职党员主动认领。老党员张克勤每日巡逻,帮渔民将渔网移至共享渔场。“定岗后感觉肩上沉甸甸的。”他抚摸着胸前的岗位证说。在龙山街道,1037名无职党员同样找到“新身份”:矛盾调解岗党员李建国运用乡情优势,今年成功化解邻里纠纷17起;设施维护岗党员刘工带领村民修复破损路灯23盏。

为广大农村无职党员走在前、当先锋、做表率搭建平台,即墨区全面实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农村党员“有职有责、有岗有位、有位有为”,活跃在环境整治、矛盾调解、设施维护等一线,全面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区农村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看客”变“主角”威力大

行走在段泊岚镇的大街小巷,“红黄蓝”三色马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志愿红”宣讲政策、“暖心黄”清扫街道、“法治蓝”整治违建——这支由246名党员组成的“段小岚”服务队,今年开展“微课堂”46场,清理占道经营83处。

在龙泉街道,“幸福积分制”正引发蝴蝶效应。村民参与“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等行动可获积分,凭积分兑换粮油等生活用品。“上月我家卫生评分第一,换了三提纸巾!”村民刘爱珍展示手机里的积分排行。该制度推行后,农户参与率从45%跃升至92%,让村民在参与环境治理的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温泉街道创新设置“温情共治”小程序,开发“村民、村庄、街道”三级管理端,实现了积分对象的全面覆盖、积分过程的全程记录。通过该小程序,街道和村庄能够实时查看积分明细、排名等信息。小程序不仅能对各户、环卫组和村庄进行排名,还支持月度、季度和年度排名,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增强村民凝聚力和责任感。

“外在美”升级“内涵美”

即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来,印发《整治提升实施方案》《整治提升长效管理机制指导意见》等文件,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解决农村垃圾、村容村貌等方面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区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3万余人次,清理农村垃圾1.4万吨,治理乱堆乱放1.7万处。

即墨区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生活品质提升同步推进,推动乡村由“外在美”向“内涵美”升级。全区建成省、市、区三级和美乡村总计240个、美丽庭院6万余户,形成“一户一景、整村推进”的示范效应,并将多个和美乡村有机串联,打造完成10个和美乡村示范群,开辟乡村休闲旅游新航线。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滕丹宁 通讯员 钟连武 王富星 缪笑语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