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这个村,全国上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5:39:00    

鲁网4月13日讯“最近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公示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我们村榜上有名。”见到刘恩峰的时候,难以掩饰的自豪洋溢在脸上,喜不自禁。

桑园,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的一个村庄,刘恩峰是村党委书记。

这个拥有2900多口人的村庄,拥有42家工业企业,其中规上企业8家,年纳税4000多万元,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000万元,村民年均纯收入5.3万元,是名副其实的章丘纳税第一村。

把时光拉回到2008年,43岁的刘恩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那时的桑园村就已远近闻名。“群众口袋鼓起来的同时,脑袋怎么富起来?”上任伊始,他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一)

“以前,群众结婚讲究场面,有钱的摆阔、没钱的打肿脸也要充胖子,单流水席就上百桌,花费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刘恩峰记忆犹新,当年的陈规陋习导致人情消费攀升,群众不堪重负,移风易俗刻不容缓。

陈规陋习,积习日久,相当顽固。刘恩峰从制度规范抓起、从党员带头入手,推选德高望重、熟知礼仪的“明白人”组建红白理事会,约法三章:理事会成员必须带头执行;按照队组管理,做到家家必访;凡有红事白事,都要亲临现场。

规定虽好,执行不易。“刘书记,过几天我儿子结婚,还得请您当主婚人。今晚想请您吃顿饭商量商量。”红白理事会成立不久,一位村民就把电话打到了刘恩峰那里。

“老哥,结婚是喜事,我一定到场祝贺。但是,作为致富带头人,你得带头落实新规定啊。否则,不但主婚人我不当,你全家一年的福利待遇也全部取消。”刘恩峰知道,这位“老哥”是村里的企业家,讲排场、好面子,只要从他抓起,就能匡正风气。

“刘书记,孩子结婚是终身大事,总得热闹热闹啊。”

“热闹不等于浪费。现在是新规定落实的关键时候,你是党员,必须支持好村两委工作,否则年底评选十佳文明家庭,一票否决!”刘恩峰挂了电话。

村书记态度坚决,老百姓服从遵守。孩子结婚时,没超过两天,亲戚朋友一共二十来桌,相较以前,大幅减少。

婚事办完后,这位村民跑到刘恩峰办公室说,“您让村干部、红白理事会成员都去祝贺,不仅让我有面子,还节省了好几万块钱呢。”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就看党员干部。刘恩峰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群体,树好导向,持之以恒,十几年下来,喜事新办蔚然成风。

(二)

喜事要新办,丧事更要简办。对于厚葬陋习,早已为群众所恼。

“丧葬问题看似是家庭私事,但过度厚葬之风一旦刮起来,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盲目攀比导致心理失衡、大操大办浪费社会资源等等。”对此,刘恩峰认识深刻。

2018年2月,桑园村抓住章丘被确定为“省级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时机,在村东林地打造了占地3亩的公墓纪念林,同时把丧葬行为与村民福利、评先树优挂钩,利用庄户剧团、文艺演出等形式加强宣传,并在充分照顾群众孝老心理的前提下,通过举行追悼会等基本仪式,保障情感所需。完工时,正值清明节,村委抓住机会、动员群众,把分散的墓地全部迁入纪念林。

日敬双亲一杯羹,胜过祭祀三牲贡。桑园村常态化聘请山东大学教授讲授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村民树立“孝顺不在葬礼的大操大办、阔气排场,而在平时的嘘寒问暖、细水长流”的意识,并巧用文化墙、顺口溜、“大喇叭”等特色载体,态度鲜明地宣传殡葬改革,潜移默化中推动厚养薄葬观念深入人心。

“老人所期盼的,是有生之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所以,厚养才是子女尽孝的最好方式。”刘恩峰说,老人所乐见的,是儿孙俭以养德、勤俭持家,薄葬才是对逝者最贴心的告慰。

说到尽孝,他讲述了刘恩祥的故事。

刘恩祥,70岁,自己经营企业。父亲去世较早,在他46岁的时候,母亲突发脑溢血,卧床在家,生活无法自理。虽然自己姊妹四五个,但刘恩祥坚持自己照顾母亲,同吃同住。

“每天早晨5点,他就起床做饭、喂饭喂药、按摩护理,有条不紊地忙活。生病的老人脾气变得很古怪,有时哭、有时笑,他不是哄,就是劝,就像照顾孩子一样。”刘恩峰言语中带着感动,有邻居劝刘恩祥,日子好过了,自己也有姐妹,还经营企业,为啥让自己那么辛苦?他总说,谁都不如自己照顾得周到细致,尽孝是一辈子的事。

就这样坚守了18年,直到2019年,刘恩祥陪着年过八旬的母亲走完了一生。

笔者问刘恩祥,在工作如此繁忙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他坚持自己侍奉病重的母亲18年?他停顿了一下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每天回家都能看到母亲,都能喊一声‘娘’,是多大的幸福啊!”

(三)

移风易俗最难啃的是红白事。如今的桑园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的没了,一幅“百姓富、生态美、人心足”的文明画卷徐徐展开。

“爱祖国、爱集体,一心一意跟着党;守规矩、遵法纪,法治桑园沐阳光;履义务、尽责任,公益事业共担当;尊长辈、教子女,诗礼传家美名芳;易风俗、除陋习,核心价值要弘扬……”桑园村的《村规民约》朗朗上口,也成为村里文艺宣传队每次必演的节目。

文化活动广场上,生动活泼的移风易俗宣传图画、主题鲜明的移风易俗宣传标语,让文明新风扑面而来。“现在的风气文明多了,人情债轻了,大家都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操持家庭、干事创业,日子过得踏实又舒心。”说起村里的新面貌,村民们感触颇深。

移风易俗,要破除陈规陋习,更要弘扬新风正气。“我们村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用好这套因地制宜、奖惩合宜的村规民约,让群众树立‘能做什么、不做什么’的自律意识。”刘恩峰说,村两委把遵守村规民约的群众作为正面典型,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每年评选十佳优秀党员、文明家庭户、孝子孝女户,大张旗鼓地宣传,引导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移风易俗,重在成风化俗。桑园村把移风易俗主题宣讲融入快板、小品、三弦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中,还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移风易俗、文化先行”宣传一条街、五治联动中心等阵地作用,让移风易俗融入基层治理。还建成了章丘第一个村级养老服务全托管的敬老院,80岁以上老人集中养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我们村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文明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刘恩峰细数着一个个荣誉,满脸的笑容,与胸前的党徽交相辉映、美不胜收。(通讯员 孟凡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