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白壳螺蛳为什么是白色的?盐城一高校大学生专门写论文研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9:50:00
扬子晚报网4月3日讯(通讯员 王晶晶 郭海松 记者 闫春旭)螺蛳一直是江南地区的美食佳肴,尤其在盐城一带,素有“清明螺,赛肥鹅”的民间谚语,意指清明前后的螺蛳最为肥美,是春季餐桌上的时令美味。然而白壳螺蛳为什么是白色?近日,盐城工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Y23研究生冯婉君同学在《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淡水螺——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贝壳颜色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专门探讨白壳螺蛳为什么是白色的。据悉,该成果由盐城工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吕林兰教授、隋延鸣副教授团队,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姜虎成研究员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金武副研究员合作完成。
梨形环棱螺是中国特有品种,广泛分布于淡水湖泊、江河、池塘、沟渠或水田等处。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它们不仅是鱼类、水鸟等生物的食物来源,还能通过摄食藻类和有机碎屑净化水质,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梨形环棱螺贝壳有白色、青色和紫色等颜色,其中白壳螺资源量最少,市场价格也更高,但仍因其口感好而更受到食客青睐。

然而,梨形环棱螺白壳颜色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目前仍然知之甚少。研究团队运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青壳和白壳梨形环棱螺外套膜组织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了42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24个基因在白壳螺蛳中显著上调。经KEGG分析发现,白壳螺蛳的形成机制与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Notch信号通路以及卟啉代谢密切相关。
据冯婉君介绍,白壳螺丝之所以变白,应该是黑色素合成和色素沉积减少,原因可能是因为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酪氨酸酶基因以及色氨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显著降低;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的白三烯C4减少,抑制了色素沉积;同时,内吞作用阻碍了Notch信号通路,进一步降低了黑色素合成。这一研究成果为白壳螺蛳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隋延鸣表示,通过选育特定基因的螺种,提高白壳螺的产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螺类产品的需求,进而提升养殖效益。从生态角度来看,研究贝壳颜色形成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适应性,为保护和优化淡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也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
校对 陶善工
相关文章:
- 白壳螺蛳为什么是白色的?盐城一高校大学生专门写论文研究 04-03
- 东华大学:AI与生物医药在课堂相遇 03-31
- 长寿花多少种颜色 01-30
- 盐城滨海逛街去哪里 01-28
- 江苏盐城哪里集成墙厂 01-27
- 白色孔雀是什么品种 01-25
- 红色的床配什么窗帘 01-24
- 红地板配什么颜色床单 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