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深读 | “空海联动”激活“蓝色引擎”,2025珠海海洋展24日开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1:46:00    

“放牧”于万顷碧波,“躬耕”于蓝海赛道。近年来,珠海积极利用海洋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但打造了省内规模领先的现代化海洋牧场,还成为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根据规划,珠海谋划争取到2027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长10%。

以“智”为灯塔,才能在万亿蓝海中踏浪前行。4月24日至26日,2025珠海国际海洋智能科技展览会(以下简称“珠海海洋展”)将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探究海洋经济发展,聚焦水下无人系统、研讨海洋新能源应用,所涉皆为产业蓝海。

会展矩阵赋能 海天联动聚势

被誉为“百岛之市”的珠海,是珠三角海域面积最大的城市,也是“海上新广东”主舞台。“智汇海洋,科创未来”正是珠海经略海洋的驱动力之一。春天里,珠海又将迎来一场向新而行的海洋智能科技盛会。

4月24日至26日,2025珠海国际海洋智能科技展览会(以下简称“珠海海洋展”)将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该展会由珠海市会展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青博联整合营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展会期间,超过200家海洋智能装备、无人装备、海洋新能源等领域的领军企业将齐聚珠海,展览面积达3万平方米,全方位展示上下游产业链及前沿技术应用。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中国船舶黄埔文冲、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全联装备商会展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光联芯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顿高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超过200家海洋智能装备设备企业、科研院所等确定参展。

北京光联芯海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家梁博士表示,2025珠海海洋智能科技展为科研单位及高校提供了与业界同仁及专业观众交流的极佳窗口,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助力科研成果的市场化与商业化。天顿高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韩胜男充分表达了对2025珠海海洋展盛大举办的热切期待,以及对展会在推动海洋科技交流与产业合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坚定信心。

作为全球首个“空域联网、海域联动”的海洋智能生态盛会,2025珠海海洋展前瞻性首创“空海联动”的展示新格局,规划设置了无人机专区,构建低空技术与深海科技的双向赋能平台,展示内容涵盖海洋观测、监测、测绘、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应用,助力推动海洋无人机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其中,无人机专区将汇聚广东企航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外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技术研发商、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相关配套企业。

本届展会同期将举办1场主论坛+N场专业论坛及技术研讨会,邀请全球海洋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行业热点与未来趋势。以“宏观视野”与“专业角度”多维组合,聚焦水下无人系统、海洋新能源、船艇等行业热点领域集中研讨,兼具行业高度和专业深度。

作为2025珠海海洋智能科技展同期会议论坛的国际演讲嘉宾,ABS美国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水下和采矿运营总经理Andrew Lipman对海洋展充满期待。他高度认可2025展会在促进国际海洋技术交流、加速产业升级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认为此次展会将为全球海洋技术从业者搭建高效沟通平台,推动行业合作迈向新高度,共同助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珠海市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翁铁表示,基于2024珠海海洋智能科技展的成功举办,2025珠海海洋智能科技展依托更强大的国际资源和更专业的组展力量,充分发挥航展重要平台作用,打造空海联动的海洋智能科技行业盛会,为珠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注入蓝色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珠海构建起“双年看中国航展、单年看亚洲通航展”的“双航展”格局,联动珠海国际海洋智能科技展、大湾区汽车文化节等特色会展品牌,逐步形成覆盖航空航天、海洋科技、低空经济与智能制造领域的“陆海空”全产业链会展矩阵。当前,珠海正依托这一立体化会展体系,加速汇聚全球产业资源,展现开放创新的城市发展活力。

深海牧歌奏响,装备集群领航

“鱼虾以为粮,不耕自有余。”苏轼词中的美好想象,千百年后在珠海成为现实。

春天里,蜘洲岛海域涌动着丰收的喜气,“格盛一号”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上,一声“起网”,一条条肥硕的章红鱼在渔网中扑腾,溅起水花无数,首批产量超过50吨。不远处,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安全平稳运行了快6年,年年丰产,具有抗风浪性能的新型装备让渔业不再“看天吃饭”。

广东“蓝色粮仓”看珠海。2024年,珠海渔业产值105.03亿元,增长6.2%;养殖水体达110.5万立方,同比增长130%,现代化海洋牧场规模全省领先。目前,珠海市总投资203亿元的20个海洋牧场项目已开工17个。

这里是国内海洋牧场先进装备技术的“演武场”。预计今年5月底,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将建成,完工后将是首个符合中国船级社规范的移动式海洋养殖牧场。数据显示,在国内已建成及正在建设的海洋牧场装备共66台(套),珠海市参与设计的有37台(套),占比达56%。

“海上牧歌”之外,是工业巨轮的鸣响,珠海正推动构建“3+3+1”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擘画珠海海洋经济“全景图”。海工设备制造方面,中海福陆、三一海洋重工、烽火海洋科技、云洲科技等一批头部企业集聚珠海,“海基二号”等大批国家级重点工程在珠海建设投运,珠海市“一带双核三组团”现代海洋产业新格局正在加速成形。2024年,珠海全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上工业企业17家,产值约163亿元,同比增长4.1%;新引进海洋经济产业项目14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4个。海岛旅游方面,2024年全年海岛游客177.6万人次、同比增长8.5%,单日游客破万、创最高纪录,旅游综合收入约10.44亿元、同比增长13.7%。

2025年,珠海将继续推动一批重大涉海项目落地,加快建设全国首个省市共建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做强临港油气化工产业,做大滨海旅游产业,做特海洋现代渔业,做优海洋新能源产业,构造“四通一联”新型海上产业新空间,力争今年全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

科创矩阵崛起 蓝色引擎蓄能

开辟万里波涛离不开科技加持。珠海的海面上,“南鲲”号兆瓦级波浪能发电平台迎风而立,可潜无人艇劈波斩浪,这是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的日常,自去年10月底揭牌后相继启动首批试验,为珠海乃至广东充分释放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潜能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平台相继落子珠海。例如,全省首个省市共建的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园,以海洋电子信息(水下安全系统)产业为核心,围绕海洋跨域数据智能中心建设和水下作业装备产业两项重点,聚焦海洋新技术、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三大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2024年累计挖掘孵化培育项目19个,预备入园项目6个。

随着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珠海成为了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运作,全球首艘智能无人母船投用,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竣工;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落成……据统计,珠海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总数三年增长近两倍,从2020年11家增至目前30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增长66.7%,现有140个,全市涉海单位发明专利授权量668件。

政企学研协同,是珠海进一步壮大海洋科技创新“家底”的抓手。以南方海洋实验室为例,自2019年成立以来,实验室积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攻关,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短短几年成绩斐然:建设八大海洋公共科研平台,发布全球首个海洋领域专用数字孪生引擎,自主研发设计“珠海琴”等三种低成本深远海养殖平台等。

“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破题”的模式,为海洋事业创新发展持续提供科技支撑。目前,全市涉海研究平台(团队)已超60个,涉及海洋生态、海洋工程、海洋信息等领域。涉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增长66.7%,“中山大学号”“珠海云”“香洲云”等一批海洋科考“舰队”奋楫扬舟。珠海有涉海企业3600余家,规模以上涉海企业超6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55家,海洋产业后劲十足。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场域。珠海正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释放“蓝色引擎”新动能。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谢英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石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