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国家知识产权局:我国成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继续加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21:2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4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关情况。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核准注册商标478.1万件,登记著作权1063.1万件,认定地理标志产品36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125件,授予农业植物新品种权5797件、林草植物新品种权878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申长雨表示,2024年我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完成对全国27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134.9万件存量专利盘点和价值分析。开放许可专利超1.5万件。全年专利转让许可备案61.3万次,同比增长29.9%。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3.3%。专利密集型产业(2023年)增加值16.87万亿元,占GDP比重的13.04%。版权产业(2023年)增加值9.38万亿元,占GDP比重的7.44%。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超9600亿元。全年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3987.1亿元,同比增长5.9%。

中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当前正值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4月20日至26日),今年宣传周主题为“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将集中展示知识产权对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支撑促进作用,以及人工智能推动知识产权制度革新、治理效能提升的有关情况。

申长雨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60%。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回应人工智能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需要,深入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供给。

具体而言,包括及时修改完善《专利审查指南》,发布《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积极回应和解决了有关人工智能专利申请主体、保护客体、审查标准等热点问题。聚焦人工智能重点领域,为相关专利申请提供快速审查服务,严厉打击抢注“DeepSeek”等相关商标申请行为,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护航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与此同时,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运用,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效能。

申长雨表示,接下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共生演进、双向赋能、融合发展。

申长雨进一步指出,一是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二是提高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平,健全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按需审查服务力度,做好相关发明专利分析预警和导航服务,指导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池,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促进更多人工智能领域专利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赋能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推动完善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促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造福全人类。

继续加大民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明确,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对此,申长雨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切实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申长雨接着谈到,一是主动服务民营企业获权需求。在整体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2024年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累计受理专利预审请求34.5万件,其中七成以上的请求由民营企业提交,有效满足了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快速获权、快速确权的需要。

二是高效推动纠纷解决。全国知识产权部门去年办理涉民营企业专利侵权案件3.7万件,结案周期平均在15天以内;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动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指导,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各级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全年服务民营企业15.7万家,涉民营企业的纠纷化解渠道更加多元。

三是持续做优惠企服务。在全国34个城市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积极探索便利化服务举措。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了涵盖全部72个知识产权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为民营企业办理各种业务提供清晰全面的办事指引,持续压减业务办理时限,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四是指导促进资源对接。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近1.7万家民营企业参与该计划,按需匹配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加速成长。推广知识产权普惠金融,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惠及4万多家民营企业。

五是助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完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提供纠纷应对指导服务,全年累计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指导800多次,帮助其节约应对成本4亿多元。按需举办PCT国际专利申请、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宣讲会,支持民营企业做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夯实“出海”基础。

申长雨指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及时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更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