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回村过端午 田园派对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3 20:32:00中国旅游报记者 魏彪
当晨光漫过乡村的青砖巷陌,粽叶的清香裹着艾草气息在空气中浮动。5月31日,“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回村过端午”田园派对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举办,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
活动现场的长桌上,粽叶、糯米、红枣、豆沙等摆放整齐。捋叶、填米、封口、捆扎……老师傅气定神闲,手指翻飞,示范着四角粽的包制技巧,游客们屏息凝神学习,糯米却不时从指缝漏出,引得哄堂大笑。“屈原投江是哪条江?”“粽子最早叫什么?”工作人员的问题穿插其间,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村民和游客争相抢答,现场好不热闹。
朱砂手串摊位前,工作人员捏着红线指导游客打平安结:“系紧些,五毒不敢近身。”艾草清香中,大学生陈帆正在选购花束,她告诉记者:“室友让我代购20束,城里可闻不到这野草香。”而在美食摊前,小龙虾、炸糕等香气诱人,吸引游客争相品尝。
衣袂飘飘的6岁的小姑娘小任,身着一袭汉服,在父母陪伴下在现场学习制作香囊。只见她仔细挑选着彩布丝线,认真地穿针引线,一针一线地将芬芳香料缝入香囊之中。看着自己的成果,她高兴地说:“妈妈说,端午香囊飘清香,鱼儿不咬屈原爷爷,永远保护他呢。”
几位NPC被孩子们团团围住,有头戴粽叶冠、腰悬五彩丝绦、手持巨型木勺的“粽子婆婆”,有手持葫芦法杖、佩戴葫芦挂件的“葫芦大仙”。他们俯身笑盈盈地为孩子们在集章册上盖上特制印章。
在葫芦牛非遗体验馆内,铁笔烙过葫芦表皮腾起青烟。“龙纹护安康,葫芦纳福禄——这是老祖宗留给端午的密码。”火绘葫芦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牛成果俯身指点,游客屏息凝神,烙笔游走间,古朴的龙图腾渐次浮现。
在远处的马术俱乐部内,骏马鬃毛飞扬,骑手身姿挺拔;垂钓园畔,“一竿、一线、一整天”的闲适在此刻具象化,钓者的身影融入水光潋滟中;树林间,市民游客采蘑菇的身影若隐若现,低头寻觅着自然的馈赠;分享收获农场里,不少游客采摘着新鲜果蔬,体验农村生活。
“今年端午假期,我们首次尝试以‘农文旅+’模式举办田园派对,市民游客不仅可以参与包粽子比赛、插秧捉泥鳅、农耕体验、亲子互动等项目,还能参与乡村夜跑和音乐会。两天的时间,柳庄户村接待游客超3500人次。”龙湾屯镇党委宣传委员王彦介绍,近年来,龙湾屯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红色旅游融合,带动乡村民宿、餐饮等发展。
来源:中国旅游报
相关文章:
- 荣耀见证!兴安盟两位优秀女性应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09-04
- 临沂暑期旅游别让不文明行为煞风景 08-27
- 美育浸润心田,“苔花开”第五届乡村儿童美育成果展开幕 08-24
- 市县联动·清凉一“夏”丨来遵义,寻找那片清凉天地 08-20
- 大明湖“破圈”:济南文旅融合创新模式引关注 08-18
- 能人返乡释放“归雁效应” 08-15
- 游客称在玉龙雪山被蚂蝗叮,脚部出血渗出鞋子,景区:雨季草地上会有蚂蝗,本身无毒,有医疗急救中心 08-14
- 电信普遍服务十周年,济南联通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录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