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247.86万人次,12.89亿元!当“五一”遇见半马,小城故事越唱越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0:26:00    

图片

当“五一”遇见半马

小城故事越唱越美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柳娜


五月的风轻拂平凉大地,山河壮丽,草木葱茏。一场热烈的赛事让平凉进入燃情时刻。

图片
21.0975公里的赛道,串联起平凉古韵与现代活力;168名崆峒武术表演者和500人太极拳方阵,在赛道沿线与6000名跑者律动共绎千年文脉……2025年5月2日,崆峒半程马拉松以“体育+非遗+美食”的独特定位惊艳亮相,为平凉“五一”文旅注入澎湃活力。
图片
“跑完一场马,爱上一座城”。城市为马拉松赛事提供了极佳的环境,马拉松赛事激活城市“赛事+文旅”的新业态,赛事与城市间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在彼此成就中生动创造城市效益。据统计,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马拉松全面带动了平凉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样消费需求,直接拉动了平凉餐饮、交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五一”假期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247.86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2.89亿元,同期分别增长23.81%、17.18%。
图片
5月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体育频道聚集我市崆峒半马赛事,引发全网关注。一座城市的出圈,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来自于蓄积已久的沉淀。
赛事营销:“跑”出文旅新天地
千万人奔赴能为城市带来什么?答案就是:点燃一座城。
“太开心了,明年如果举办半马,我还要来。”“和孩子一起参加比赛,有那么多人为我们加油助威,感觉太好了!”尽管崆峒半马已经结束,但大家的话题依旧围绕着它。
图片
2025年5月2日清晨,随着发令枪响,6000余名国内外选手从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跃出起点,2025崆峒半程马拉松正式开跑。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成为撬动城市文旅经济的超级IP。不同于常规赛事的商业化运作,崆峒半马创新推出“康养赛道”概念,将21.0975公里赛道打造成“移动的文旅展厅”,串联起崆峒山下的千年文脉、泾河岸边的生态画卷、活力公园的现代律动,以及柳湖公园的历史遗韵。赛道沿线,156名崆峒武术表演者与500人太极拳方阵为赛事助兴,非遗与运动的交融引得观众喝彩连连。来自北京的选手史建涛感叹:“花草掩映,景色宜人,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赛道,很高兴在最美的赛道上遇见更强的自己!”
图片
这场比赛更像是一场城市嘉年华。赛道两侧,市民自发组成助威团,挥舞彩旗、递送水果小吃,甚至有商户挂出“选手享八折”的横幅。带着孩子观赛的市民赵耀华说:“看到这么多人为跑者加油,感觉平凉一下子‘燃’起来了!”赛事还带动“家庭跑”“健康跑”等衍生项目,外地游客扶老携幼而来,“一人参赛,全家旅游”效应显著。
图片
赛事效应立竿见影,终点处的陇味甘货展销会上,静宁苹果汁、庄浪粉条等农特产热销;崆峒山景区为选手推出免门票、免费平凉羊肉泡馍等“跑马礼包”,假日里景区内游人如织,游客穿梭于崆峒山的青山绿水间,与NPC演员互动,沉浸式体验“问道崆峒”的千年文脉。数据显示,赛事期间平凉餐饮、住宿预订率超95%。据广成大酒店工作人员介绍,酒店“五一”期间连续三天满房。
图片
大型赛事的举办过程,考验城市的建设水准、管理技能、智慧程度。平凉以“海绵城市”理念升级基建,赛道沿线补植998株行道树、42万株花卉,32辆清洁车全天候保障环境,同时增加公共移动厕所。智慧城管系统实时监测市容,无人机巡航、精准管理流动摊贩,构建“全民共治”格局。交通网络同步升级,开行西安至平凉“丝路崆峒号”银发旅游专列、“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专列,串联西安、兰州至平凉的康养路线,智慧调度平台优化公交运力,医疗急救系统护航赛事安全。
图片
“从赛事补给到氛围营造,崆峒半马的每个细节都让我感到惊喜。”来自西安的资深跑者张子玉在完赛后感慨道。赛后采访中,多数参赛者对志愿者服务、医疗急救响应速度给予五星好评,更有跑者在社交平台晒出赛道终点“羊肉泡馍”的完赛礼包,直言“这是最温暖的马拉松记忆”。首届即收获“好评连连”的崆峒半马,映射出平凉这座城市发展赛事经济的潜力。
全域开花:“跑”出发展加速度
以赛为媒,以“跑”兴城。近年来,平凉在各个黄金周引入大型体育赛事,邀约各地游客享受体育、文化、旅游、美食盛宴,将赛事流量转化成消费增量,跑出了一条“体育引流、文化赋能、产业增值”的创新发展路径。
图片
“完赛不是终点,而是深度体验和感受平凉魅力的开始。”半马赛前与赛后,不少跑友纷纷到平凉各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游玩。据了解,崆峒半程马拉松举办之前,平凉市推出了“跑半马品平凉”百项系列文旅活动,邀请市民游客赏景、尝鲜、探趣。
图片
5月1日15时,灵台县邵寨镇第五届手工面大赛在唐槐景区戏楼广场火热开赛。13个村庄的5支队伍同台竞技。百人擀面、千人吃面的场景令人震撼。
图片
参赛者自信登场,将发好的面团压扁,然后卷在擀面杖上,两手抓住两头,胳膊撑紧,带动擀面杖来回推碾。为了让擀出的面厚薄均匀,参赛者不停变换方向和角度,接着再擀,真到将手中的面擀成薄薄圆圆的一大张。一层一层把薄如蝉翼的面折叠好后,就到了切面环节。只见他们右手握着刀柄,左手放在叠起的面卷上,手指一边紧贴着、顶着菜刀,一边缓缓后退,很快,一部分面就被切成了如头发般的细丝,一部分面切成了宽面叶儿。现场顿时响起一片叫好、赞叹声。评委席上,评委与游客代表以“弹性、光泽、口感”三维度打分,最终评出奖项。
图片
工作人员同步开展平凉小麦推介,游客在品尝劲道爽滑的“冠军面条”时,透过舌尖感知灵台手工面的厚重历史文化。
“平凉的美食简直太多了,根本吃不过来!”来自固原的游客魏成赞叹道。可不是嘛,酸汤面、饸饹面、浆水面、花花面、牛肉面、刀削面、炒面、庄浪暖锅、羊肉泡、开锅羊肉、红牛涮锅、卤牛肉、回族蒸鸡肉、静宁烧鸡、静宁大饼、泾川罐罐蒸馍、酒米卷卷、酒米粳糕、粽子、甜醅子……这些各不相似、各具风味的县城美食,构成每个平凉人关于家乡“最本土”的味觉根系,也让游客在平凉度过的“五一”假期充满美好的回忆。
图片
“五一”期间,汉服游园会、“村影”大赛、啤酒节、美食节、戏曲惠民演出……一场场文旅创新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活化、乡土资源盘活、游客体验升级推向新高度,平凉在这波热潮中吸引了大量游客。“沿着黄帝问道的脚步,我们迎风纵情地奔跑,崆峒叠翠在遥遥招手……”正如李世恩作词、杨秀锋作曲并演唱的歌曲《大道在脚下》里写的,只有真正来到这里,方能感受平凉的青绿山水和“宝藏”之处。
图片
崆峒山下西沟村以“围炉赏曲·漫游西沟”为主题,打造“烧烤+民谣+星空露营”文旅新场景。夜幕降临时,草坪上篝火跃动,民谣歌手弹唱《崆峒谣》等原创曲目,点燃现场气氛。游客在浪漫星空下,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尽情舞动,在音乐声中沉浸式体验自然与音乐交织的视听盛宴。“我是第一次来平凉,音乐节现场有很多的美食,气温也很舒适,让人心旷神怡,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再到平凉深度体验。”兰州游客李芬芳说。
图片
随着沉浸式文旅热潮的兴起,游客不再满足于短途打卡式的匆匆一瞥,而是放慢脚步,走得更远、玩得更深,用心感受平凉的生活节奏,细细品味独特的文化韵味。
图片
在崆峒不夜城看灯火璀璨,感受烟火气息;在崆峒山、云崖寺、回山、龙泉寺、五龙山等地,寻觅山水意趣;在海寨沟看农体旅融合新风景,感受百米高空游乐的刺激与激情;在泾川橙香瑶池温泉康养综合体,让冒着热气的温泉熨帖疲惫的身心;在皇甫谧文化园的针灸康养馆,体验《针灸甲乙经》里的技法,重获被疗愈的轻松和欢喜;在博物馆,阅尽平凉千年历史文化的无限风华……运动康养、森林康养、中医康养、温泉康养、旅居康养、美食康养六大康养业态的不断培育,让游客在平凉有品味不尽的滋味与风情。
图片
“小城故事”越唱越美,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以“小而美”的姿态,成为游客放松身心的首选之地。崆峒半坡农家乐,青山之间,特色民宿错落有致,游客们在这里感受着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惬意;庄浪上寨村,蓝天与绿水相拥,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打卡,只为与浪漫重逢;崇信梁坡水街,实景剧《龙泉风韵》演出与美食品鉴,让游客流连其间……
图片
“五一”假期的火爆,印证了平凉文旅从“资源驱动”向“体验驱动”的转型成功。这座千年古城,正以一场赛事为支点,以康养为底色,以旅游为载体、以生态为支撑,在建设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的赛道上,跑出独一无二的“加速度”。

来源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制作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审核丨杜发强 刘 杰
编辑丨吴 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