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稳就业促增收!看凤县如何打好这场攻坚硬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21:57:00阳光讯(记者 张伟 通讯员 刘新兴)九月的凤县,秦岭腹地绿意盎然,嘉陵江畔生机勃发。在这片承载着民生期盼的土地上,一场以稳就业为基、促增收为要的攻坚硬仗正纵深推进。而今,这场硬仗已初见成效,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一项项具体的成果,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了,增收的路子更宽了,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
头雁效应凸显,“链”动就业新天地

走进嘉德锦昇公司,墙上鲜红的标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格外醒目。
公司负责人王永刚,这位从双石铺镇安沟村走出去的汉子,年轻时走南闯北,积累了丰富经验。2020年,他带着“帮更多人务工致富”的初心回到家乡经营人力资源公司。短短五年,助力数千人圆了就业梦,嘉德锦昇也成长为宝鸡八县唯一一家纳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像王永刚这样有情怀、有能力的劳务带头人,凤县已培育了300多名。他们凭借在外打拼积攒的信誉和人脉,为乡亲们铺路搭桥。凤县将这些星星之火汇聚成光,形成“一人带多人,多人带一县”的链式效应,让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留凤关镇的冯姚,在带头人的引领下到江苏长青农化南通有限公司工作。专业对口的他很快胜任了化验室分析员一职,“这里凤县老乡多,各个岗位都有,像在家一样。”冯姚笑着说。这家公司是凤县重要的劳务协作基地之一,累计接收凤县员工320余人,占员工总数五分之一以上,不少老乡已经领上了江苏的养老保险。

为了让乡亲们便捷地找到好工作,凤县可谓不遗余力。从年初“春风行动”启幕,招聘活动便接连不断,岗位被直接送到乡镇、安置点、百姓“家门口”,手机直播“云端带岗”更是让好工作触手可及。今年以来,20场线下招聘会、29场直播带岗、30余期招聘信息发布,加上人力资源市场、零工驿站和劳务带头人“不打烊”服务,累计释放岗位信息超2.1万个,相当于为每位求职者准备了10个以上的新机会!贴心的专车服务,更将430余名集中出行的务工人员平安送往杨凌、西安、江苏、厦门等地,开启了增收致富的新征程。
人送出去了,心还牵挂着。凤县人社部门远赴江苏如皋、海安、如东对接劳务协作,拓宽就业渠道,储备更多岗位,也带去了家乡的关怀,让在外务工人员去得顺心、干得安心。

花椒采摘期季节性用工短缺怎么办?“陕甘川毗邻县劳务协作联盟”建起来。搭建“互济用工”平台,设立16个“椒果匠”联系点,在县内互济基础上,有序引进四川、甘肃等毗邻市县“采椒客”近万人,既纾解了采摘“椒”急,更护航了“花椒之乡”的产业根基。
这份用心,结出了硕果。截止7月底,凤县城镇新增就业893人,远超序时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早早完成了全年目标!
技能照亮前程,手艺捧牢“金饭碗”
好岗位需要真本事。凤县深谙此理,将培训课堂灵活开设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培训内容紧跟市场需求,涵盖种养殖、机械操作、家政服务等,25期培训班让836位乡亲学到了增收致富的新本领,82位林麝养殖户通过考核,捧回了沉甸甸的“陕西省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焊工、叉车学员培训合格后,更是一鼓作气拿下了特种设备“操作证”——这可都是实打实的“敲门砖”和“涨薪证”。
双石铺镇的付刚对此深有体会。前年参加叉车培训后,他月收入就达到了8000多元。今年,他又瞅准机会参加了焊工培训。“技多不压身!免费培训拿证,工资翻了一番,工作根本不愁!”小伙子腰板挺直,笑容里满是自信。
从在外打拼十余年返乡参加培训、成为桃花岭旅游度假村前厅经理的王媛,到已照料过50多个宝宝、被亲切称为“龙妈妈”的80后金牌月嫂龙后玉,再到自己致富不忘带动乡亲的90后养殖场场长吴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迸发出技能改变命运的蓬勃力量。凤县还专门举办技能人才成果展示,让乡亲们亲眼见证学技术的好处,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手握“金刚钻”,敢揽“瓷器活”,越来越多的凤县劳动者,正从“凭力气干活”稳步迈向“靠手艺吃饭”,增收的底气更足了,未来的路也越走越亮堂。
政策保驾护航,梦想在家乡绽放
“能就业”只是起点,“好就业”“就好业”“创成业”才是落点。凤县精心培育劳务品牌,鼎力支持怀揣梦想的创业者。
前不久,“凤县椒果匠”品牌在全国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舞台上大放异彩;“凤县麝工”陈凯荣膺第三届“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让凤县品牌闪耀全国!为激励这些“领头雁”,县里拿出6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品牌发展壮大,持续擦亮凤县劳务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凤县特色劳务品牌已带动1.8万余名群众就业增收。
创业路上,资金往往是难题。凤县创业担保贷款恰如“及时雨”,今年新增发放1627万元,扶持了28个创业项目和小微企业。
草店村的卫东、巧玲夫妻就是受益者。这对敢想敢干的凤椒、苹果推广人,创业初期曾因资金短缺举步维艰,多亏创业担保贷款持续扶持,他们的种植规模从零星几亩,迅猛扩展至200余亩,建起家庭农场,开出品牌门店,实现种、产、销“一条龙”。如今,他们已是当地特色农产品产销大户,在家乡沃土上筑梦前行。
除了真金白银的支持,凤县更着力营造“抱团取暖”的创业生态。常态化的创业沙龙和分享会,成为创业者们不可或缺的“加油站”。在这里,既有“椒果匠”、“麝工”等本土标杆分享品牌打造心得;也有产业园区的实干家传授经营管理之道;更有行业专家、政策顾问现场“把脉问诊”,解读最新扶持政策,对接上下游资源。创业者们交流困惑、共享机遇、洽谈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拓宽视野,在经验传递中少走弯路,真切感受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温暖与力量。
关爱温暖人心,一个都不能掉队
就业路上,凤县始终惦记着那些需要更多帮助的人。
脱贫群众、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是重点关照对象。通过劳务输出、产业带动、项目吸纳等“五个一批”工程,帮扶6612名脱贫乡亲务工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1311”精准服务,开发见习岗位,每周专场招聘和直播带岗,帮扶395名两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圆梦职场。开展“一对一”精准援助,380余名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新上岗。走访慰问240多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困难职工,传递党和政府关怀。
行走在凤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青翠田野间忙碌的身影、技能课堂上专注的脸庞、创业小店里热情的笑容……处处涌动着奋斗的活力,洋溢着增收的喜悦。雨水浇灌沃土,汗水浇灌幸福,凤县正以扎实的行动和温暖的守护,全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这场攻坚硬仗,照亮通往更红火日子的增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