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青岛推出28条政策措施 “真金白银”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8:42:004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强信心 亮举措 促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十场,介绍财政赋能向“新”求“质”加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关情况。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从聚力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绿色创新、人才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财政保障体系建设等6个方面,推出28条政策措施,每年拿出约50亿元“真金白银”,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减税降费退税114.2亿元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市财政局围绕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强资金统筹和政策集成,推动以产业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2024年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减税降费退税114.2亿元。加大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一方面,全力争取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争取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亿元,支持全市工业领域10个项目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2024年累计发放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资金近4000万元。另一方面,统筹资金加大技术改造奖补力度,2024年市级财政投向企业技改的资金达10.97亿元,带动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9%,上拉全市投资增速1.1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名。2024年,我市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中升至第六位。
向8个产业园区拨付14亿元
青岛将新兴产业园区作为打造产业新赛道的关键抓手,累计向虚拟现实、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精密仪器仪表、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等8个新兴产业园区拨付市级资金14亿元,支持园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2024年8个园区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营收规模过百亿的园区增加到3个。塑强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2个集群向世界级迈进,仪器仪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2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制定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22条,市级财政累计投入超5亿元,助推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入选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统筹中央、市级资金4亿元,支持四个细分行业6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集聚海洋人才超37万人
青岛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积极争取山东港口青岛港作为离境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实施,退税时间提前5天至20天,累计1104家企业享受政策红利,进一步提升青岛港作为区域性航运枢纽的地位作用。制定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性产业政策15条,累计兑现中央、市级财政资金1.4亿元,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海洋装备提质增效和海洋人才招引集聚。制定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集聚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55家、海洋人才超37万人。制定海洋高能级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政策,支持海洋智能装备、海洋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技术攻关56项,培育涉海高新技术企业502家,同比增长26.8%。
科技专项资金连续5年增长
青岛强化科技强市政策供给,实施科技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和科技型企业集聚。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自2025年起,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连续5年增长10%以上,2025年已按增长15%的幅度安排预算。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产业培育专项资金占比超过七成,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新能源、新材料、基因技术、海洋科技等前沿科技和产业领域,支持开展前瞻性、引领性研究和技术攻关。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 实习生 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