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浦发银行:净利增速23.31%,不良率降至十年最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0:50:00来源:财经杂志

“2024年处置不良资产总量创历史新高,现金清收不良额也是历史上的最高点。这样实现了拨备回吐,为全行利润作出贡献。”浦发银行副行长崔炳文表示
文|《财经》记者 严沁雯
编辑|张颖馨 袁满
“经过一年的转型攻坚,全行发展动能日益强劲,在竞争中赢得了主动,让市场看到了一个再出发的‘新浦发’。”浦发银行(600000.SH)董事长张为忠在年报致辞中如是表示。
根据3月28日浦发银行披露的年报显示,该行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707.48亿元,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因素影响后,同比增长0.9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2.57亿元,同比增长23.31%,增幅创近十二年新高。
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9.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5%。不良贷款率1.36%,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6.96%,较上年末上升13.45个百分点。
在国有大行及其他全国性股份行净利润增速普遍为个位数的情况下,浦发银行净利增速明显。与此同时,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亦降至近十年来最低水平。
对于上述经营成果,在3月31日浦发银行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浦发银行行长谢伟坦言,相对于上一年的表现及市场环境,感觉比较满意;但是相对于同业市场、主要对标银行的综合经营现状,还是有很大的压力。“我们必须要坚守长期、对标行业,奋起直追。”

付息率下降19个基点
低利率时代,如何做好资产端与负债端管理,成为所有银行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股份行则为1.61%。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浦发银行净息差为1.42%,同比下行10个BP(基点)。
“我们非常重视负债端的成本管控,建立了全口径负债的管控平台体系,通过利率审批、授权管理等工具的使用,严格管控高成本、中长期定期存款的规模,控制大额存单等高成本、资源性存款的配置。”谢伟表示。
年报显示,2024年,浦发银行存款付息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9个BP(基点),其中公司客户、零售客户存款付息率分别下降21个BP和14个BP。
对于负债端的管理,谢伟进一步指出,通过数智化技术的应用,搭建多场景、多平台,增加结算性存款的留存,推动存款负债付息率下行。同时,在流动性管理工具方面,将同业负债作为流动性管控工具,控制期限和结构,完成流动性监控指标。此外,通过同业协同,优化同业活期占比。
而在资产端,提升高收益贷款在生息资产中占比,压低低收益的交易性资产。谢伟表示,2024年,浦发银行加大新增规模,调优结构。贷款占比在生息资产占比中提高3.2个百分点。
“所以浦发银行去年资产规模增长并不是很快,但是资产结构得以优化。通过一系列措施,我们有效管控了资产负债,保证净息差维持在合理的水平。”谢伟说。
对于2025年发展,谢伟认为,大环境仍然具有挑战,净息差收窄趋势还会延续。在此过程中,浦发银行还将坚持有效的管控做法,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控制付息成本,提高资产端收益。“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还是有一定成效。”

全年处置不良资产1087亿元
银行资产质量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话题。“在经济下行,利率收窄的时代,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直接决定了盈利能力。”浦发银行副行长崔炳文说。
年报显示,2024年浦发银行不良指标连续第五年实现双降,其中不良贷款率降至1.36%,较上一年下降0.12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该指标首次降至1.4%以下。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达过去九年来最高值;90天和60天逾欠偏离度始终保持在100%以下。
市场关注,一系列数据变化背后,浦发银行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业绩会上,崔炳文从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是抓住去年地方政府化债的重大机遇,“我们积极主动地与债务压力比较大的地方政府沟通,综合谈判,把未来发展的合作机会、存量债务如何化解,以及进行适当的息费减免相结合,得到了比较好的成效,2024年全年化债380亿元。”
二是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的不良影响。崔炳文表示,浦发银行坚决落实中央的保交房政策,坚决落实白名单机制,成功对一些有较好发展潜力的房地产楼盘进行救助,去年重组房地产贷款116亿元。
三是采取积极的、创新的手段,对于不良化解的工具,比如采用结构化反委托模式,针对当下出于多种原因被低估但未来有很大增值潜力的资产,通过与资产公司合作做结构化管理,相关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同时也采用证券化和ABS的模式来处置信用卡类的不良资产。
“2024年全年处置不良资产总量1087亿元,创历史新高;现金清收不良额378亿,也是历史上的最高点。这样也实现了拨备回吐,为全行的利润作出了贡献。”崔炳文称。
展望2025年,崔炳文依旧感觉市场压力较大,但同时表示非常有信心。据他透露,浦发银行在风险方面要打赢“三大战役”:资产质量保卫战、信用风险攻坚战以及风险合规内控基础管理。
资产质量方面,崔炳文表示,将放贷中心由过去的运营板块调到风险板块,进一步加快放贷效率,进一步提升放贷前提条件落实的准确性。
在信用风险方面,据崔炳文透露,浦发银行将在2025年实行客户信贷准入的白名单机制,要求各家分行针对当地区域的现有客户,以及未来国家发展规划的先进制造业领域,在充分的行业研究、区域研究基础上,总分行共同配合制定白名单。
“对白名单项下的客户要给予充分的授权,同时也要建立黑名单机制。根据当年内外部检查,以及风险预警的各种信号,确定所在分行的黑名单,坚决退出一部分客户。争取利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夯实信贷客户基础,进一步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崔炳文称。

信贷净增量超3700亿元
在不良数据创下历史新低的同时,过去一年,浦发银行信贷净增量超过37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在科技金融战略主赛道,浦发银行2024年服务科技型企业超7.1万户,科技金融贷款规模超过6000亿元,排名股份制银行首位,较上年末增长20.48%。
浦发银行副行长康杰表示,浦发银行是首家在总行层面将“科技金融部”作为一级部门来设立的银行。据他透露,2025年,浦发银行计划在原来156个的基础上,增扩到500家科技支行或者科技特色支行;把“浦新贷”作为超级产品,实现超1000亿元信贷线上化投放;在科技型企业研发领域和并购领域,实现2000亿元的信贷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是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的第一年。业绩说明会上,浦发银行管理层表示,2025年浦发银行将迎来“数智化”战略提升年。
张为忠指出,要找到战略的破局点,明确“三个五、一个四、一个三”的架构,同时把五大赛道拉到中心上来,五大赛道就是破局点。
“我们看到浦发银行过去做大对公传统优势和基因,但也看到我们的不足,比如在市场扩面能力、下沉能力和风险的整体延展延伸、兜底能力方面,是有一定压力的。”张为忠表示,浦发银行希望把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和财资金融连接起来,从市场端、客户端,从“大中小微”企业到个人都能连接。
为了做好以上工作,浦发银行在过去一年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了调整。“我们平稳有序地进行结构性的安排和适应性的调整,适应数智化,让人才能够站到‘舞台’上来,到‘主战场’上来。”张为忠说。
年报显示,2024年浦发银行累计提任、调整总行直管干部230人,其中提拔“80后”直管干部40人;报告期末,“80后”占公司直管干部比例达17%。此外,浦发银行还实施“千人工程”,择优选拔1000名左右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人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