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在数字坐标系中找到生长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07:11:00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的今天,校长如何带领有观望、迟疑、畏惧心态的教师主动拥抱新技术,带领一所新优质学校升格发展?
教师对人工智能的价值认同感偏低,是有原因的:一是缺乏系统指导,年轻教师“吃不饱”,年长教师基于思维惯性有恐惧防御心理,导致部分教师仅将AI视为教学辅助手段,未能理解其重塑教育生态的深层价值。二是培训体系“碎片化”,学校培训模式单一,应用群体限于部分年轻教师、应用场景狭窄。三是智慧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应用缺乏系统支撑,影响应用体验。
然而,困境即机遇,一开始不能整体跃升,那就先从局部突破,有步骤地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第二实验小学虽起点不高,但通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突破,真正实现了学校的优质提升。我认为,学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可以从以下六点着力。
一是建立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坐标体系。通过系统学习教师数字素养标准,让教师们了解数字素养体系及具体要求,找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并明确提升方向。
二是推进数字素养培训全覆盖。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AI通识培训,也要组织骨干教师参与“AI+学科”工作坊,培育创新团队开展课题研究。
三是重构学校数智育人环境。可建设“双师课堂+AI课堂多模态反馈系统大模型”数智教室,并在多个教学场景中配备数字化工具,为人工智能教学提供全方位支持。
四是构建创新机制培育应用生态。构建“教研共同体+AI”的新型研修模式,建立“领跑+跟跑+并跑”分学科差异化提升策略,名师工作室内由优秀教师带动,信息技术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和外聘专家定期研讨,形成“AI诊断—集体研讨—教学改进”机制,优秀案例在校内外推广。
五是加强校企合作。可与本地科技企业、高校合作,引入成熟的AI教育平台,邀请企业技术团队进校指导,并带领教师到科技企业参观学习。
六是家校辐射引领。多与省内外教师团队进行相关主题的教研展示和辐射研讨。
这些建议,也是我们学校走过的路。我发现,当教师真正理解AI是重构教学逻辑的“思维工具”时,技术应用才能向教育内核渗透,“标准坐标+实践场域+创新机制”的立体模型,能推动人的觉醒,帮助教师在数字坐标系中找到生长点。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8日 第03版
作者:束夏梅
相关文章:
-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 08-28
- 在数字坐标系中找到生长点 08-28
- 北京交大迎4323名本科新生,13名“小红果”收生日礼物 08-24
- @各位家长,遵义市南白中学、市第二十一、二十二中学高一新生报到流程全攻略~ 08-22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教师团队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08-21
- 如何打造一场久久为功的数字金融实践?中国人寿给出价值样本 08-19
- 新增1620个学位!右江区逸夫小学迎龙分校建成投入使用 08-19
- 电信普遍服务十周年,济南联通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录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