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南蟹北育”,超200万尾青蟹苗在连云港培育成功,背后有支宁波团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8:2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馥梅

江苏连云港科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育苗厂房内,繁育近1个月的拟穴青蟹大眼幼体挥动着细小的螯足在水里游来游去。

“这些天接到了不少电话,好多北方水产养殖商都联系我合作。目前已经对接了二十余家企业和养殖户,出售80万左右的青蟹苗了。”5月21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员刘磊告诉潮新闻记者。

今年3月至5月,刘磊团队在江苏连云港市培育拟穴青蟹大眼幼体200万只以上,并通过专家团队验收。据悉,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拟穴青蟹苗种在长江以北地区的百万级规模化繁育,为“南蟹北养”提供了坚实的苗种支撑。

仅用21只越冬种蟹,就培育出200万尾优质苗种,这是我国北方青蟹养殖产业的一次重大突破。当前中国青蟹养殖产业发展如何?为何要推动“南蟹北养”?技术难度体现在哪里?潮新闻对话团队负责人刘磊。

刘磊在介绍青蟹。受访者供图

当前北方青蟹养殖面积约15万亩

所需1.5亿尾苗种大多要从南方运输

拟穴青蟹属于较大型的海产蟹类,其生长迅速、个体庞大,具有较高经济价值。长江口是拟穴青蟹自然分布的最北端。

刘磊向潮新闻记者介绍,青蟹只长在长江以南,因为长江以北的温度太低,满足不了它越冬的需求,“一到冬天,温度降下来蟹就死掉了,没法越冬,所以在自然条件下不可能繁殖产生后代。”大概从2018年开始,拟穴青蟹养殖范围逐步扩大至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从0开始一点点累积,当前北方青蟹养殖面积约为15万亩,产量已较为可观。”

“不过,苗种却依然长期依赖南方供应。”刘磊说,15万亩养殖面积大概有1.5亿的苗种需求,北方养殖户需要从南方运输苗种,而长途运输往往需要耗费十几个小时甚至一天,过程中蟹苗也容易死亡,影响成活率。

“如果后续要继续增加北方养殖面积的话,青蟹苗种本地化势必是一个关键问题。”刘磊指出,如果没有种苗繁育,长期大规模的养殖是不可持续的,或者说各方面成本都较高,而成活率较低。正因如此,其团队针对青蟹北方养殖产业的需求,开展了苗种在北方繁育的技术攻关。

此次连云港培育过程从3月10日开始,历经1个多月成功产出200万尾青蟹苗,“如果全力生产,今年的培育量可以达到几千万”。刘磊介绍,以前也有青蟹苗在北方繁育成功的案例,不过量级都没有达到此次百万级这么大。

Ⅰ期幼蟹。受访者供图

从青蟹养殖到蟹苗繁育

技术攻克都是关键

“之所以能实现百万级别规模的蟹苗繁育,离不开成熟的技术。”刘磊告诉潮新闻记者,蟹苗刚产卵时的幼体,没有螃蟹的模样,要培育近一个月才能变成Ⅰ期幼蟹,此时可以看出螃蟹的模样,3万只Ⅰ期幼蟹大概重1斤。要在北方成功繁育出幼蟹,面临许多技术难点,最主要的是促抱卵技术和水质调控技术。

刘磊介绍,2019年,团队已经在山东东营繁育出青蟹苗,“当时已经实现了这个技术,但是没有实现规模化。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努力改进优化,才能达到现在的200万规模。因此,此次实现百万级繁育,可以说是技术成熟的一个标志。”

其实,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有人尝试在北方养殖青蟹。刘磊表示,当时没有推广下去,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养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养出来的蟹不肥;另一方面是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低。而从蟹苗繁育的角度来说,也有成功的,但因为信息闭塞,许多长江并不知道北方有蟹苗,所以很难卖掉。

刘磊告诉记者,青蟹养殖有三项技术较为关键,分别是中间培育技术、饵料投喂策略、养殖模式构建。第一是中间培育技术,因为天气温度差异,北方养殖周期要比南方少一个月左右。在清明节之后,与南方相比,长江以北地区温度要低不少,大概只有十来度,所以需要将蟹苗移到温棚里进行培育,等它从Ⅰ期幼蟹长到硬币大小的时候,外面的温度也变高了,再把它从棚里移出来放入池塘。“这就弥补了南北方温差造成的养殖时间的差异”;第二是饵料投喂策略,南北饵料差异较大,需要解决饵料的本地化供应;第三是养殖模式的构建,南方养殖青蟹时会搭配以其他一些物种,比如小白虾、蛏子等,增加养殖效益,减少养殖风险。“但是有些物种北方没有,所以需要建立新的养殖模式,确定搭配哪些品种进行养殖可以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我们团队通过6、7年的研发,已经突破了这几方面的技术,建立了北方青蟹高效养殖的技术体系。”

发育中的青蟹卵。受访者供图

为何要南蟹北养?

当前全国约10万吨青蟹依靠国外进口

刘磊表示,目前我国青蟹产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养殖,年产量约15万吨,另一部分是野生捕捞,不到10万吨,两者加起来是25万吨左右。而据业内人士估算,当下全国青蟹消费量约35万吨,中间这10万的缺口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缅甸等地,品质大多要比国内差。

“既然当前国内青蟹产量无法满足国人需求,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想到通过扩大养殖面积来增加产量。”刘磊说,可是浙江、福建、广东等南方省份的养殖面积已经突破了极限,无法再扩大,所以近些年逐渐开始在北方养殖青蟹。

“从这个角度来讲,‘南蟹北养’的最终目的,还是针对我们国家青蟹产业供不应求的现状,通过在北方扩大养殖空间来增加产量,实现青蟹的自给自足。”刘磊认为,北方青蟹养殖面积目前在15万亩左右,约占全国总养殖面积的五分之一,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几年内,青蟹苗种繁育行业的投资热度也会上升。

连云港蟹苗培育池。受访者供图

“一方面是因为北方养殖有苗种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青蟹苗种的经济效益好,相较于梭子蟹,产业利润更高。”刘磊举例,1斤梭子蟹苗约1万只,500-1000元;而1斤青蟹苗的数量在3万只左右,一尾青蟹苗3-5毛钱,9000-15000元。“一个25立方米的水池,可培育梭子蟹苗10斤,产值4000-10000元左右。而一个25立方米的水池子能养出5斤青蟹苗,产值可达到45000-75000元。”

“我觉得未来几年,北方青蟹的苗种产业和养殖产业都会发展得很快,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刘磊说,明年计划将青蟹苗种的繁育量提升到千万级。同时希望在未来能培育出一个适合北方气候的新蟹种,为北方青蟹养殖推广和我国青蟹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苗种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