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历史缘起及其意义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26 15:05:17【历史背景】
19世纪8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美国无产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出现了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当时美国资产阶级为了进行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压榨,用各种手段迫使工人每天从事长达12至16小时的劳动,有的甚至18个小时。美国广大工人逐渐认识到,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必须起来进行斗争。
【争取“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爆发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虽然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这项法律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从1884年开始,美国先进的工人组织通过决议,要为实现“每天工作八小时”而战斗,并且决定展开广泛的斗争,争取在1886年5月1日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提出后,立即得到美国全国工人阶级的热烈支持和响应,许多城市数以千计的工人投入这场斗争。罢工工人遭到美国当局的血腥镇压,很多工人被杀害和逮捕。
【“国际劳动节”的确立】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35万工人爆发总罢工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要求改善劳动条件。这次罢工遭到了美国当局的镇压。但这场流血斗争震撼了整个美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强大力量迫使资本家接受了工人的要求。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为了纪念美国工人的“五一”大罢工,显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力量,推进各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会议通过决议,在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示威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各国积极响应】
这一决定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会举行活动以示庆祝。
中国工人第一次走上街头,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在1920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历史意义】
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也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精髓所在。

相关文章:
- 鲸灵太阳能热水器售后服务号码24小时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04-19
- 黛惑指纹锁24小时售后服务维修点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04-19
- 博帝亚壁挂炉全国各市售后服务点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04-19
- ELECTROLUX空调维修服务中心|全天24小时服务热线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04-19
- 凯阅壁挂炉售后服务号码—全国统一客服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04-19
- 施罗德燃气灶售后全国服务号码多少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04-19
- 云米智能锁售后24小时联系方式维修查询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04-19
- 永新保险柜24小时全国售后热线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