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二氧化锰化学式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锰(MnO2)胶体在环境中的存在及作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9 08:04:24二氧化锰在环境中的存在二氧化锰通常存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是促进有机污染物转化的最重要的天然反应物或催化剂之一二氧化锰(Mn02)胶体在自然水生态系统和工程水9处理工艺中的应用己得到很多报道

在自然水体中,Mn02胶体通常经过一系列过程形成,如矿物风化和溶解性锰的生物催化作用
在工程系统应用中,Mn02胶体是高锰酸盐(Mn(VII))还原或溶解锰(Mn2+)氧化的一般固体产物,随后利用过滤单元实现猛元素的去除[68,69]
一旦Mn02胶体形成,它们的表面反应(如吸附/解吸、氧化还原等)可能会影响水生环境中某些天然有机物和合成污染物的转化和归趋
胶体二氧化锰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二氧化锰不会直接投加到处理水体中,而是通过高锰酸钾氧化水中的污染物原为生成的
原位生成的Mn02胶体作为Mn(VII)的还原性产物,在高锸酸钾氧化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原位生成的Mn02胶体颗粒粒径在纳米级别,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位多,分散度高具有絮凝沉淀的作用,能够作为助凝剂或吸附剂协助去除一些重金属污染物;另一方面,原位生成的Mn02胶体可作为氧化剂或催化剂帮助高锰酸钾进一步降解污染物
依据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反应机理也不同,尤其在水中重金属、酚类和酰胺类物质的去除方面,Mn02胶体能够有效地提高高锰酸钾氧化的去除效率間

胶体二氧化锰的制备胶体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2种:(1)根据Murray[72_究的方法制得:
即将160mL的0.1MKMn〇4溶液和320mL的0.1MNaOH溶液加入3.28L用N2吹过的水中,随后向其中逐滴滴加240mL的0.1M的MnCb溶液,并保持溶液在滴加的过程中持续搅拌,将形成的Mn02颗粒沉淀,将上清液倒出并用纯水反复更换,直至悬浮液的导电性小于最后,将氧化悬浮液置于4°C的冰箱内保存
由此制得的二氧化锰胶体又称S-Mn02
这种方法制得的S-Mn〇2的比表面积为255m2_g_1[13],零电荷点pHzpc为2.4
反应式如式1-5所示:2MnO;+3Mn2++2H20^5Mn02+4^(1-5)(2)根据Perez-Benito等研宄的方法制得:即将10mL的0.1MKMn〇4溶液和3.752mL的0.1MNa2S203溶液加入到2L的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线,将混合液缓慢搅拌至深褐色,将制得的Mn02胶体置于4°C的冰箱内保存,在此状态下可稳定保存几个月

这种方法制得Mn02胶体粒径范围在89?193nm之间,峰值在120nm,Zeta电位(纟-电位)为-47±3mV,零电荷点pHzpc为1.93
反应式如式1-6所示:8Mn〇4+3S2〇3"+2H+^8Mn02+6SO4"+H20(1-6)上述2种方法制得的Mn〇2胶体均为无定型
从以上描述可知,方法二的制备方法相对简便
Jiang等通过上述方法合成2种二氧化锰胶体,并考察了Mn02胶体对高锰酸钾氧化降解三氯生(TCS)和苯氧基苯酚(2-PP)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独氧化还是与高锰酸钾的联合氧化,方法二制得的Mn02胶体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始终比方法一制得的S-Mn02对污染物的降解速度快
方法二也是较常见的制备Mn02的方法
1.4.1.4胶体二氧化锰与污染物的反应机理与高锰酸钾和酚类有机物的反应机理不同,Mn02与酚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主要依靠自由基耦合作用
Mn02表面含有大量的氧基团,可通过表面吸附或氧化还原作用与污染物形成表面络合物,该步骤往往是速率决定步骤,其随后发生电子转移机制,使污染物发生降解
形成表面络合物的速率和电子转移的速率大小会随着反应液pH的变化而变化

当污染物为酚类化合物时,表面络合物会通过电子转移形成酚氧自由基(PhO_),酚氧基上的电子会与苯环发生共振效应,使得孤电子转移到酚羟基的邻位或对位上,进而发生自由基间的耦合作用[71-77]
当孤电子所在的碳原子上有取代基时,耦合反应也可能发生电子重排,导致取代基断裂[78,7\1.4.2三价铁离子(Fe3+)的环境存在及作用铁在环境中的分布较为广泛,占地壳含量的4.75%,是仅次于氧、硅、铝之后的地壳中含量第四多的物质
铁离子(Fe3+)是水环境中最常见的金属离子之一,Fe3+是铁的最稳定的价态,有中等强度的氧化性
铁作为工业和生活中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具有相对无毒和成本较低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用剂和环境污染控制方面
在化学反应中,三氯化铁溶液可与酚发生显色反应[8()1,可根据显示的不同颜色来鉴定酚的结构

在水处理应用中,类芬顿方法使Fe3+有效代替Fe2+完成了中性pH条件下与H202的反应,产生?0!!从而使污染物得到降解,摆脱了芬顿方法中只能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局限有研究指出,Fe3+可作为氧化剂或催化剂参与到污染物的氧化降解中
Wang等[821发现Fe(III)的存在可促进水溶液中四环素抗生素(TCs)在无光、pH5.0、7.0和9.0条件下的降解
且与不含Fe(III)的条件相比,Fe(III)在纯水中分别使四环素(TTC)、氧四环素(OTC)和氯四环素(CTC)的降解率提高了20.67倍、7.07倍和2.30倍,也促进了TCs在实际地表水和废水中的降解
促进降解的机理是Fe(III)与TCs的络合以及Fe(III)的氧化,这进一步支持了Fe(III)在TCs环境转化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Qiao等研宂了FeCb混凝去除As(V)和As(III),发现在FeCb凝固过程中,当pH值较低时,As(V)较As(III)去除效果更好,而当pH值较高时则相反

Li等t在研究过硫酸盐降解二苯胺(DPA)的过程中发现Fe3+对DPA的降解有促进作用,但pH值或离子强度的增加都会降低DPA的降解速率
Madhavan等比较了均相(Fe3+)和非均相光催化剂(Ti02)对布洛芬(IBP)的声降解、光催化和声光催化降解,发现与声降解和光催化相比,在TiCh或Fe3+存在下的声光催化降解速率更高,且在Fe3+的存在下,声光催化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这可能是由于Fe3+和IBP降解产物(如羧酸)之间形成了光活性复合物
由此可见,Fe(III)在有机物的氧化降解或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4.3腐殖酸(HA)的环境存在及作用腐殖酸(HA)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质,主要组成元素为C、H、0、N、S
基本结构是芳环和脂环,环上连有氨基、羧基、羟基、羰基、醌基、甲氧基等官能团
HA是天然饮用水中有机物质的主要成分,其浓度范围从地下水的20吨七-1到地表水的SOmg^l/1不等,且含量越高,水质越差
一般水源水中腐殖酸的含量在1?12mg,!/1之间,占到水中总有机物含量的50%?90%
腐殖酸凭借其不同的官能团结构而具有多重性质,包括酸性、亲水性、界面活性、阳离子交换能力、络合作用等[w]

也正因如此,HA对自然水体和水处理工艺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
其主要影响分为以下几种:(1)抑制作用:HA会与水中的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92],使其难以去除;在水处理氯化消毒过程中,HA与游离氯反应生成消毒副产物如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卤酸盐等致癌、致突变物质
影响水处理的效果及人类健康在氧化剂氧化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HA可竞争消耗氧化剂量,使得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下降
(2)促进作用:有多项研究表明,HA在某些有机物的氧化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Xu等在研宄高锰酸钾降解左氧氟沙星(LF)中发现,HA的加入能够激发出超氧自由基(〇2_)和0H,与生成的Mn(III)络合,从而加速LF的降解;
Sun等在研宄HA对高锰酸钾降解苯酚的影响时发现,在pH£7.0时,HA能够提高高锰酸钾降解苯酚的效率,且pH越低促进效果越明显,同时HA的存在能够促进反应过程中原位Mn02的生成;

He等发现HA的存在能够增加酚类污染物的电子云密度,从而加速高锰酸钾对酚类化合物的降解
可见HA对水中污染物降解的影响较为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