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负商誉案例有哪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2:02:59负商誉是指在进行企业并购时,收购方支付的金额低于被收购方资产公允价值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收购方在财务报表中将节省下来的金额确认为利润,这就是所谓的“负商誉”。以下是一些负商誉的案例:
雨润食品:
雨润食品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是政府补贴和“负商誉”。在雨润食品的财务报表中,如果收购成本低于被收购资产的公允价值,那么这个差额部分会被“即时确认”为净利润。
商誉减值案例:
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2017年共有1918家公司存在商誉,其中477家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减值总额约为359.18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2.54倍。例如,*ST巴士(002188.SZ)在2017年计提了约15.37亿元的商誉减值,导致其2017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巨亏16.7亿元。
不正当商业行为案例:
虽然这个案例与商誉直接相关性不大,但提供了一个商业行为相关的背景。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娃哈哈集团)曾起诉珠海一家企业涉及不正当商业竞争纠纷。
商誉审计问题案例:
广东证监局对中昌数据、融捷股份、大洋电机三家上市公司在2018年的商誉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审计机构及注册会计师进行了处罚。
这些案例展示了商誉和负商誉在商业世界中的实际应用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出行持续旺盛 上半年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337亿人次 07-25
- 科济药业-B(02171)预期中期净亏损和经调整净亏损同比减少 07-25
- 透视江西经济半年报| 同比增长3.8% 看江西如何守好农业基本盘 07-24
- 大华股份“曾孙公司”斩获新订单,担保方华睿科技拟分拆赴港上市 07-24
- 股市三点钟丨沪指冲高回落收涨0.01%,两市成交金额约1.86万亿元 07-23
- 聚焦“精准”“有序” 工信部支持地方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 07-21
- 广发宏观钟林楠:等待新变量,打破旧共识 07-20
- 内蒙古:上半年外贸突破千亿元大关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