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常识

灵丘县旅游景点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5 10:20:41    

大同灵丘县位于山西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城。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是旅游者们不容错过的目的地之一。

山水灵丘 京西福地

春日踏青,首选之地

灵丘县人民向四海宾客发出邀请

因为这里有不一样的山水

因为这里是塞上早春

因为这里一步一景

推荐一:踏寻先辈足迹 感悟红色灵丘

灵丘县博物馆

灵丘县博物馆成立于2013年,位于灵丘县城东南端赵武灵王主题公园内。是大同市第一个县级综合博物馆。博物馆负责全县国有文物收藏、保管与陈列。基本陈列《灵之韵》,以灵丘县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侧面和断面为内容,展示灵丘简史。馆内现陈列文物310余件,共分八个部分:文明溯源、县郡肇兴、千古佛唱、深山炉火、燕云扼要、革命老区、风流俊杰、今朝辉煌。

平型关烈士陵园

平型关烈士陵园,位于灵丘县武灵镇灵源村东南,原名为“烈士陵园”,2002年9月灵丘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平型关烈士陵园”。陵园坐北朝南,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主园由烈士纪念堂、纪念碑亭、烈士塔、烈士墓、东西展厅、陈列室六部分组成。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墓,位于灵丘县武灵镇城道坡村内。赵雍(?——公元前295),战国时赵国第六代国君,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他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另墓地西侧存有无名氏墓封土1座。1965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含水人家

含水人家位于东河南镇小寨村,是东河南镇对含水自然村实施整村扶贫搬迁的移民点,以“今天移民搬迁点,明日乡村俱乐部”为建设目标,把含水人家打造成了集红色教育、民俗旅游、非遗传承、农耕文化、商贸客栈为一体的移民搬迁旅游景点。

含水人家院内有无墙博物馆,馆内陈展由“非遗璀璨、农耕文明、红色记忆”三个专题部分组成。内容丰富,包括“三月三小猪庙”“子母绵掌”“罗罗腔”“小寨耍孩儿”“李家熏鸡”“大涧道情”“腰站秧歌”“灵丘黄烧饼”“红石塄秧歌”“白氏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向游客展示着灵丘的历史文化及百姓生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型关大捷遗址·乔沟

乔沟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型关战役遗址”9处遗址之一,位于灵丘县东河南镇小寨村附近的旅游公路边,为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主战场。

4A级旅游景区——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位于灵丘县平型关景区乔沟南侧约一公里的山坡阶地上,坐东面西,由杨成武老将军题写馆名。1986年8月10日,聂荣臻元帅为纪念平型关大捷赋诗一首,次日致信山西省委、省政府,指出“平型关大捷意义重大,修复纪念馆是必要的”。省委、省政府遵照聂帅的指示拨款修复了纪念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5师指挥所遗址

115师指挥所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型关战役遗址”9处遗址之一。指挥所设在乔沟东南 1.5公里的一个小山头上,站在山头指挥所,可以用望远镜观察到整个乔沟敌我双方的战斗情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彪、聂荣臻临时住所旧址

林彪、聂荣臻临时住所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型关战役遗址”9处遗址之一,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战斗取得大捷后,林彪与聂荣臻住在这里,附近山顶有林彪指挥战斗的指挥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庄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

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位于下关乡杨庄村内,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1938年12月,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军区医院第一所驻地的基础上创办了特种外科医院。2012年10月被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6月被省党史研究院列入党史教育基地。2016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被山西省文物局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2021年11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

石矾中共晋察冀五地委旧址

旧址位于上寨镇石矾村内。为改变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将中共晋察冀一分区特委管辖的灵丘、广灵、阳高、大同、天镇、怀仁(同蒲路东)等县及二分区特委管辖的繁峙、浑源、应县、山阴(同蒲路东)合并,中共晋察冀五地委于1939年1月在石矾村成立。领导灵丘、广灵、繁峙、浑源、应山联合县委。五地委刚成立时由3名委员组成,地委书记李光汉,组织部长刘达,宣传部长田坪(后为赵凡)。旧址为石矾村两户民院,总面积 1560平方米,房屋18间。2019年重新修缮。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庄“三一”惨案纪念地

刘庄村主要是“三一”惨案纪念地,占地面积约1125平方米。1943年3月1日凌晨,日伪军将刘庄村包围,强行将村民驱赶进一院内,烧死大部分群众,用机枪打死部分冲出的群众。1946年5月9日刘庄群众将死难者遗骨合葬于村西,并建立纪念碑楼,内立石碑1通,记载当年惨案发生经过和死难者姓名。“三一”惨案殉难者达243人,是日伪军侵略罪行的铁证。2016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二:踏寻山水特色 感受绿色灵丘

3A级旅游景区——觉山寺旅游景区

觉山寺,位于灵丘县城东南15公里的红石塄乡觉山山腰。又称悬钟山、普照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483),乃北魏皇家寺院。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最具有代表性的辽代砖塔。是灵丘著名的“九景十八坳”中“九景”之一。

龙泉寺

位于落水河乡北面的龙泉山南,初建于唐代,历代都有修葺。寺院坐北朝南,建在幽壑丛林中,半依峭壁,半筑短墙,短墙外为石磊高台。山腰上、寺西侧有一山洞,山洞上一股清泉盆涌而出。此处山似龙头,洞像龙口,泉从洞顶滴下,飞瀑直下,扣着岩洞的回音,其声日夜为钟声,称之为“滴水成钟龙泉寺”,为灵丘著名的“九景十八坳”九景之一。每年三四月份,正是龙泉寺桃花盛开之季。

城头会及御射台

城头会村,距灵丘县城东南12公里,是一个古老的自然村。村子倚山而建,地处唐河深谷,南临笔架,西有御射台,映照觉山寺,周遭峰峦叠秀,唐河逶迤而过,风光秀丽。村落内门窗雕花,墙体斑驳,飞檐翘角,古貌旧颜。新建的城头会外修生态,内蕴人文,是一处古朴幽静、历史底蕴深厚的美景胜地。

御射台遗址位于红石塄乡城头会村,背依笔架山,临观唐河水,始建于北魏时期,面积约5.88万平方米,据《魏书高宗纪》记载,和平二年(461)三月,文成帝拓跋濬南巡幸灵丘,观山险水秀而发兴,众臣竞射,无人能逾山峰,帝弯弓发矢,出山三十余丈,过山南二百二十步,刊石勒铭《皇帝南巡之颂》。

3A级旅游景区——车河有机社区

车河有机社区位于灵丘县红石塄乡有机农业园区东部,人口182人,占地27平方公里,是国内首个通过“有机农业+生态旅游”模式推动就地城镇化建设的实验区。2020年7月,车河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11月,车河村入选山西省首批4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22年12月,车河有机社区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桃花山风景区

桃花山风景区位于灵丘县红石楞乡沙湖门村太白巍山脚下,距县城18公里。桃花山海拔1900米,山势逶迤,草木葱郁,因每年春季满山遍开山桃花而得名。春天桃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天满山灌木红黄相间,层林尽染,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山上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内钟乳林立,形态各异。桃花溶洞主洞深233米,洞内钟乳林立,形态各异,距今已有170万年历史,目前洞内钟乳石仍处于生长期。

山水北泉

红石塄乡北泉村(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灵丘县东南山区马头关出省口处,包括上、下北泉两个村落,距县城28公里。北泉村依山傍水,唐河、招柏河、上寨河三河交汇,穿村而过,水资源较为丰富,海拔在700米左右,地势较低,气候温润,境内山峦绵延,溪流潺潺,每逢春夏,万亩林果郁郁葱葱,花果飘香,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北泉村利用实景演出、荷花节、常态化演出等,大力发展旅游业,打响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品牌,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助推了乡村振兴。

十里沿河景区

十里沿河景区位于灵丘县红石塄乡上、下沿河两村,源于大同地区70%的水系在灵丘县,而上、下沿河两村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唐河的主河道,水资源特别丰富,借此优势,打造了大同地区独有的溪水漂流项目,漂流河道总长3公里,可漂流 30分钟左右。

围绕着溪水漂流项目,还有水上摩托艇、脚蹬游船、森林乐园、网红桥、小火车、观光自行车等休闲娱乐项目,以及可以容纳400人野餐烧烤的奢野营地和容纳 80人住宿的穹庐、见南山小院、崖舍、楼阁、青寓等中高端民宿。

3A级旅游景区——花塔生态民俗景区

花塔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独峪乡,距离灵丘县城大约90千米,地处晋冀三县(灵丘、阜平、繁峙)交界,村域面积144平方千米,是大同市海拔最低的地方,海拔550米,四面环山,河水绕村。1993年被山西省政人民府批准为“灵丘青檀自然保护区”。更由于村落生态环境保护完整,有着独特的气候地貌和人文积淀,花塔村被誉为“晋北桃源”。2022年12月,花塔生态民俗景区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推荐三:特色美食篇

灵丘苦荞凉粉

苦荞面凉粉是灵丘独特的传统美味小吃,又叫“出凉粉”,以它独特的地方风味久负盛名,誉满晋北。它以苦荞面为主原料,面坨呈黄绿色,特殊手法划成条后,浇上满满一碗酱汁,再配上灵丘豆腐干、葱花、辣椒油,滑润、爽口、略苦,吃来好似一阵清风拂面,惬意极了。苦荞凉粉有降火清热的功效,民间每遇疲劳难受或感冒发烧时都习惯于吃些凉粉,人们称苦荞凉粉为“四环素”。经科学家研究,苦荞确实营养丰富,并有消炎败火的医药功效。

黄烧饼

灵丘黄烧饼是传统特色小吃,由于其色泽金黄,味道可口,广受青睐。源于清期中叶,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形状美观、香甜酥脆、可口味美、油多不腻,日久存放,不变质味。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黄烧饼作为特产招待了贵宾。

灵丘莜麦面

山西灵丘气候寒冷,无霜期短,适合种植莜麦。莜麦经过淘洗、晒晾、炒熟、磨制成面,名曰“莜面”。莜面的吃法花样非常多,有推窝窝(即拷栳栳)、搓个卷、推刨渣、搓鱼儿、压烙……等。莜面性寒,必须经过“三熟”,方可进食。即先把莜麦炒熟,磨成面;再把莜面用开水泼熟,和好以后,做成各种花样蒸熟(约15分钟左右)。吃的时候可分冷热两种菜:冷菜是烧茄子、拌黄瓜丝、水萝卜丝,再配以盐汤辣子炝油,菜与莜面拌起来,清香可口;热菜是羊肉臊子,配点蘑菇,开笼后将莜面蘸上羊肉蘑菇鲜汤,更是香味扑鼻,美不可言。

莜面奎垒

莜面奎垒是灵丘人各家常吃的家常便饭。是以山药为主料制作的美食,奎垒的制作方法很简单,用蒸熟的土豆加上面粉,放一起用麻油、葱花炒熟即可。面粉可以用莜面,也可以用白面,莜面奎垒味道更胜一筹。几个圆乎乎的大山药,一碗莜面把肚子撑得滚圆,让你吃得满意又回味。

荞面饸洛

荞面饸洛是一种食物,饸饹,古代称之为“河漏”。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汤饼。灵丘餄餎不是作为汤饼(古时称汤面为汤饼),”而是用一种特制的箔餄餎床子,将荞面压成细而长的圆状条面,捞入碗中,再加入油辣、蒜泥、芥茉等调味,成为餄餎,食时不仅带有特异的香味,且对身体大有补益。

灵丘干豆腐串

灵丘的特色小吃,材料是高汤和干豆腐串(也有些地方叫豆干或者豆皮的)。豆腐串是传统的街头小吃,采用高汤小火慢炖,干豆腐,等特殊独特秘方制成,具有“风味独特,百吃不腻”等特点。

油炸糕

黍子是灵丘人民常年的主食之一用黍子碾出的米,本地人称“黄米”。用黍子(不去皮)磨成的面叫黍子面。用黄米磨出的面做成糕叫“黄糕”,黄糕用油炸了以后就叫“油炸糕”。没炸的糕又叫“白糕”或“素糕”,这是为与“炸糕”相区别而言的。 灵丘的油炸糕,以其“软、黄、脆、香”为特色,外脆里软,营养丰富,香甜可口,别具风味,自古以来除喜庆之日自家吃外,还是招待佳宾的美食。

灵 丘

不是江南 胜是江南

春花如蝶 翩翩起舞

夏之雷雨 曲动乐章

秋有落叶 渲染大地

冬雪之美 仿如画卷

山水灵丘 和美乡村

我在灵丘等你